2010年紡織產業集群調研紀實
南京羊毛市場--短短的半個月時間里,九路調研大軍共涉足中部的安徽、湖南、河南、湖北、江西,東部的山東、江蘇,北部的河北、山西,南部的浙江、廣東、福建等全國紡織服裝生產活躍省份,聽取當地產業集群 彙報工作,並與部分企業代表進行深入交談,了解了產業集群地開春以來蓬勃發展的良好情況,也探討了諸如用工荒、融資難、原材料成本上漲等熱點問題。
行業經濟形勢向好
開春以來,全國的紡織產業集群地開工率情況比較理想,多數省市地區的企業開工率維持在較高水平,從集群地上報的情況來看,多數地區的經濟形勢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沿海訂單較為充足
以本次調研的浙江省為例,今年1~2月,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實現工業總產值19.27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9.24億元,實現利潤0.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7%、35.3%和69.1%;紹興縣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了24%,柯橋中國輕紡城面料成交同比增長21%;織里鎮、夏履鎮等集群規模以上企業開工率達到100%,中小企業的開工率約達90%。
與浙江省類似,廣東省接受調研地區的大部分紡織企業在春節長假結束后都陸續開工,表現明顯好于去年同期。如小欖鎮開工率為90%以上,一些企業開始增加分廠,添置設備;西樵開工率93%;張槎、鹽步、沙溪開工率80%以上。
據率隊調研的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陳樹津介紹:“廣東這幾個集群地的訂單基本飽滿,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回升,如大朗訂單增幅為20%,企業都開始在挑單了。許多集群企業上半年的訂單已經落實,虎門有的企業訂單已經到9、10月份。”由於服裝企業今年訂單增長快,廣東市場上縫紉設備出現了斷貨現象。部分T卹衫企業因正逢生產旺季,春節都沒有放假。
中部省份後勁十足
與沿海發達地區的良好形勢相比,中部省份的企業開工率也並不遜色,以江西省的奉新縣和青山湖區為例,今年1~2月,前者的125家紡織生產企業,開工率達到80%以上的有112家,90%的生產企業訂單充足。後者的規模以上針織服裝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6.1億元,增長21.7%;主營業務收入完成17.8億元,增長20.4%;利稅總額完成1.6億元,增長55%;全區針織服裝企業開工率達到95%以上,規模以上企業開工率達到100%。“兩個紡織產業集群地今年以來訂單飽滿,但奉新企業由於以紡紗為主,受棉價飛漲和原料緊缺困擾較大;青山湖區由於針織服裝全部加工出口,同區競爭激烈,雖企業競相壓價明顯,但總體開工情況還是良好的。” 率隊調研的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祕書長楊紀朝向記者說道。
作為中部產業轉移的另一重要省份,安徽開春以來的形勢也非常好,兩個產業集群地望江縣和孫村鎮顯露了強勁的發展勢頭。1~2月份望江縣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累計實現產值3.5億元,實現增加值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2%和27.5%,分別高出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增速24.4個百分點和15.9個百分點。據安徽調研組負責人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楊東輝介紹,企業產品訂單十分充裕。該縣服裝生產加工企業有半數左右拿到了半年的訂單,有20%左右的企業拿到了全年的訂單,就全縣總體而言今年的訂單比去年同期增長近兩倍。
與望江相比,孫村鎮的企業開工率達100%,沒有一家企業因缺工或資金問題影響生產。該鎮規模以上企業老員工節后返廠率達85%。以華洋集團、澤乾服飾、美泰服裝為代表的大部分企業招工情況較好,企業訂單數較往年也有大幅度增長。繁陽服飾有限公司一負責人介紹說:“很多孫村的加工企業對訂單並不是照單全收,而是有選擇地合作。如果公司不對訂單進行選擇的話,訂單有可能到2011年都無法完成。”
招工難是普遍現象
對大部分地區來說,雖然開工形勢不錯,訂單也比較充足,但勞動力成本上升等現象還是造成了絕大多數企業出現招工難問題,這對當前的行業大好形勢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招工難問題較為普遍
說到招工難的問題,恐怕東部沿海的廣東省企業深有體會,因為這是常年困擾廣東紡織服裝企業的一塊“心病”。而今年情況更加嚴重,服裝企業比紡織企業反映更強烈。儘管大部分企業老職工返回率達到80%~90%,但是估算仍有30%~40%的用工缺口。據廣東省服裝協會會長劉岳平介紹,祖廟的青蛙王子公司用工缺口達50%;娃娃王公司春節后初八上班,往年工人大部分返回,但今年沒有一個工人返回。全街道大部分企業一些訂單不敢承接,有公司負責人說:“辦廠十幾年,今年招工最難。”
除了廣東招工難問題比較突出外,河北、河南、湖北、安徽等地也存在比較明顯的招工難問題。可以看出,招工難問題已經成為當下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據河北調研組負責人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介紹,根據河北容城對全縣50家重點服裝企業用工情況調查,截止到2010年3月8日,職工返回22376人,只佔去年年底職工總數的78.9%。澳森、比琦等10余家企業招工情況正常,用工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0%以上,50%的企業職工到位率低於80%,天利達、薩弗蒂、宏大等企業職工到位率不足40%。面對招工難問題,各地政府正積極採取措施,幫助企業解決職工缺口問題。
在大多數出現招工難現象的產業集群地,都能普遍聽到“勞動力成本上升快”這樣的抱怨,這的確是造成招工難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祕書長夏令敏介紹,他考察的湖南、湖北兩地的部分企業勞動力成本較去年提高了20%,提高幅度最小的也達到10%~15%,湖南常德的部分企業擔心:如果新的勞動法實施的話,很可能用工成本將達到30%,那對企業來說困難將變得更大。
對於訂單充足、勞動力需求大的浙江,招工難問題直接影響到了企業的接單,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祕書長楊峻介紹,雖然余杭、蕭山、海寧等地區企業用工情況基本正常,但紹興縣企業招工難問題較為明顯,紹興縣政府調查的56家企業中,用工不缺的僅有6家,缺工20%以上的24家,平均缺工13.8%。從走訪的企業看,企業用工也呈現兩極分化趨勢,部分企業復工準備早,職工隊伍穩定,如紹興和中合纖有限公司、紹興莊潔無紡材料有限公司和華舍天聖集團節后均沒有出現“用工荒”現象。而一些企業則招工嚴重不足,影響了正常生產,如錢清的一家印染企業即使開出包吃包住2300元的月薪,也招不足工人,春節后的開工率只有50%。
不可避免唯有應對
勞動力成本為何在短時間內增長迅速?難道就不能控制嗎?其增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現在的勞動力成本早已經不是簡單計算工人的基本工資,而是一個大成本的概念,包括軟性成本和薪水待遇,特別是新一代的勞動者多以80后、90后居多,注重發展環境。在記者採訪的企業中,有沿海地區企業抱怨該地區工人願意去中部經濟發展較快城市。因為在這些打工者眼中,像鄭州、長沙等地的城市化水平與浙江、廣東的差距越來越小,也越來越有吸引力。也有像安徽、陝西等地的企業抱怨留不住那些願意去沿海發達城市打工者。從這點看出,打工者已經將城市發達程度作為自己選擇務工地點的重要參考條件之一,這就使得企業要在別的方面為打工者提供更多的“籌碼”。其次,新一代打工者的勞動意識比較薄弱,從事紡織行業,受工作強度、工作環境、工作職業等的影響較大。為此,有不少企業改善職工宿舍、提高伙食質量,盡可能滿足這些打工者的軟性需求。
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已經成為不少企業無法控制的現狀,但通過未雨綢繆的有效措施,以及相關政府的鼎力幫助,還是將招工難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減少了許多。一些企業為避免節后出現招工難的問題,在去年年底承諾或者已經將全部工人的工資提高10%~20%,杭州奧坦斯布藝有限公司在年底前就將全部工人的工資提高30%,現在月平均工資已經達到3000元/人,雖然短時間內解決了這一棘手問題,但企業直呼招工難不是招不到工人,而是招不起工人。
作為人口大省,同時也是勞動力輸出大省,中部安徽的情況稍好一些。招工難問題在安徽並不突出,這與安徽是一個傳統的紡織產業集群地及安徽擁有大量的勞動力資源不無關係;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也在為解決大企業用工及資金難問題積極想辦法出對策,如望江縣政府發動縣鄉兩級政府部門為申洲針織(安徽)有限公司招募了2000多員工工作,緩解了企業的招工難。
此外,據赴山東調研的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徐文英介紹,山東由於紡織企業較多,而紡織廠用工要比服裝廠用工穩定,加上近年來內地快速發展使得當地工資水平與珠三角的差距越來越小,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南下的數量減少,存在大量勞動力就在山東當地工作了。
許多企業為提高對職工的吸引力,自2009年以來,普遍上漲了工資,同時在改善職工生活待遇,豐富職工業餘文化生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明顯增加了生產成本。大多數企業意識到在今後的技術改造中,務必提高自動化程度,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對勞動力的過度依賴。“用工荒”對加速我國棉紡織產業的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也許是件好事。
貸款融資迫在眉睫
在調研中,各地談得 的也是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融資難、貸款難。據南昌青山湖區產業集群負責人表示,該區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發展中的民營企業融資難度更大。一是租賃企業沒有“土地証”、“房產証”,提供不了有效資產抵押,無法在銀行貸款。二是融資擔保機制不健全,有的擔保公司自身出現問題,同時又暫無其他擔保公司融資擔保,不能滿足民營企業融資的需求。
河北邢臺地區的企業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困難,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介紹,該地區大部分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管理的要求比較高,能符合這些條件的中小企業為數很少,客觀上增大了中小企業貸款的難度和融資成本。同時,多數中小企業獲得的銀行貸款一般是一年以內的短期貸款,只能用於填補流動資金的缺口。但處於成長期的中小企業需要的是較長期限的貸款,以用於提高技術水平和擴大生產規模。
目前大多數紡織服裝企業(主要是位於鄉鎮的企業)的廠區建設用地均為以租代征,沒有土地使用証,企業不敢再做進一步的投入,也直接影響了貸款融資和招商引資,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據江蘇省服裝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郁冰介紹,江蘇省某些企業急需用錢只能到民間的理財公司融資,有的年息高達30%以上。受資金短缺的困擾,紡織企業無力購買 設備、改進落後工藝、開發適應時尚潮流的新品種,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壯大,更有部分中小企業因資金緊缺而被迫關閉。
分析融資難的原因不難看出,由於集群地區的紡織企業多以中小規模為主且贏利能力較差,銀行貸款“嫌貧愛富”的特性使企業融資困難。形勢好的時候,銀行找企業貸款,而當行業形勢處於低谷、企業更加需要融資的時候,銀行便出現只收不貸或貸款程序繁瑣的情形,從而造成了紡織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經營較為困難的局面。
但也有許多產業集群地的融資情況較好,例如福建、浙江的產業集群試點地區。主要原因是當地政府重視發展紡織業,或企業以自籌資金為主,向銀行貸款數量少。如浙江省的蘭溪市,政府重視紡織業,企業貸款相對容易;福建省長樂市、龍湖鎮兩個地區,企業幾乎全部為自籌資金,企業均利用外地其他主業收益投資本地的紡織業,只是近兩年有一些企業在利用銀行的少量貸款。
原料價升非純市場行為
“原材料的持續上漲,已經侵蝕了絕大部分企業微薄的利潤。據企業反映,今年的滌綸、粘膠、腈綸等原材料的上漲幅度都達到了20%,我們公司的競爭力嚴重削弱,產品的出口價格與印度、巴基斯坦相比已沒有明顯競爭優勢。” 杭州中亞布藝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今年以來,受棉花及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影響,紡織服裝的原料價格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